#“加多宝·学子情”一堂课支教#支教结束了。或多或少有些感悟,贵州大学“银鸽”志愿者服务团射仲希望之光第四分队支教总结报告
1、团队的基本信息: 队长:杨帆团队成员职务: 督导:杨潜海 财务专员:吴永菲 媒体联络人:王佩云 队员: 杨俊宇、王海芬、刘静、康莹、韦吉翠、张潇月、黄磊、李飞、施亮、赵炳新、项春峰
2、招募、培训过程: 2013年6月3、4日,贵州大学“银鸽”志愿者服务团在贵州大学北区、西区、南区、艺术学院、蔡家关校区进行志愿者招募。同时在贵州大学银鸽志愿者服务团官网上启用网上招募志愿者活动,通过官网上的信息,填好报名表发到联系人的邮箱,经过一个月的网上招募,全国各大高校有一百多人报名参加!(下图为贵大北区志愿者招募现场)

经过两天时间紧密锣鼓的招募,在招募完成的当天即6月5日,志愿者面试在北区博学楼318只是举行。组织人员对报名志愿者进行面试,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、紧张的面试氛围中优秀的志愿者脱颖而出。经过层层筛选、每一个面试者都将面临做7、8位面试官、并对面试者经行了详细的记录、面试结束后有争议的面试者根据面试记录做出讨论。目的是为选出更为优秀的人员。对志愿者严格要求,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承诺!  
(此图为志愿者面试现场) 经过难以取舍的痛苦挣扎,最终确定了25为志愿者名单,现实就是残酷,跟具实际情况志愿人数不能超过15人。只有在下一步的培训、试讲等环节经行淘汰,网上志愿者还没有和谈们交流,网上的外校志愿者也是我们重点招募的对象。就是因为爱心传递的人数如此多,所以爱心之火永远不会熄灭。 虽然经过难以抉择的取舍,但是名单很快就出炉了。 6月16日跟名单成员组织了团队第一次团队培训。早上8点。队员已经结合在博学楼门口,将在老操场经行一系列的游戏,完成团队建设——破冰之旅!通过一系列发的小游戏后,是队员与队员之间相互认识,相互了解。 该游戏结束后,将所有队员集中在教师,通过ORID法进行团队培训,培训中有“银鸽”成员安排伙食,形成“全封闭”似的培训。经过一天的培训,培训结束了,并达到了预期的结果。(下图为队员讲解团队的思考成果)

在培训过程中,由工作成员将培训图片制作成视频。接近尾声的时候,观看了我们一天的培训结果。此刻我们无不震惊感到如此欣慰!

(此图为培训过程中所做游戏的一幕) 经过一天的培训,团队建设基本完成,同时在“过来人语”环节队员们都基本了解到支教的意义。6月19日,射仲希望之光第四分队在博学楼204举行了第一轮试讲,试讲还算成功,对支教期间课堂上的问题作出了探讨,和交流。7月5日第三轮培训。 3、支教实施过程简介: 此次支将在7月20号出发,先坐火车到六盘水,再转中巴车到野钟乡。 7月26日举行体育节 7月27日放假整顿一天。 7月28日正常教学活动。 在8月2日举行全校性比赛,包括四五六年级的作文,书法、硬笔字比赛;一二年级的绘画、铅笔字比赛等项目。 7月6号文艺汇演。 7月8日,返回贵阳。 4、在此次支教过程中最大的特点: 多才多艺的队员们经过充分准备,带去了比如手工课、绘画、趣味化学、综合实践、趣味学习。课堂游戏等等特设课程,在实施特色课程的时候,孩子们变现极大的浓厚的兴趣,激发了孩子们对问题的思考。在快乐、轻松、的环境中学习。并能掌握一些东西。对科学的憧憬,和对未来的渴望。 5、支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在此次支教过程中,15一起吃一起住,在作息时间上很不一致,队员与队员之间的生活习惯很不相同,因此,队员之间彼此不是很默契,存在一些隔阂。在工作中可能有些不协调,因此为了让队友们彼此更了解,配合更默契,将15个人打造成一大家人,所以在射仲小学做了一个团队建设,玩了一些小游戏。让队友们达到初步的信任。仅仅是通过一些小游戏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。因此,队长和2个队友策划了一个“钓鱼”行动!此次行动充分利用地势环境,团队一起经历一些困难,客服困难,但是很多因素是不可控的 。就像天有不测风云。导致此次行动困难重重、危险重重、详细细节不再描述。完成此次活动后我们到达学校是凌晨一点。经过这以后,队员们才得到批次信任。相互关怀。 6、团队支教过程中的不足和遗憾: 此次支教中 ,我们队里缺少一个学新闻专业的学生,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没有到位。学国画的那个志愿者有事,没能够一起下乡,在美术专业的程度上讲还是有些欠缺。在志愿者中缺少一位文学功底很好的志愿者,很多新闻稿件都没有什么可读性。也没有优美的文章。在教学上备课还是有些不是很充分。老师对支教的概念还有些模糊,15为志愿者的目的不是很统一,在一些问题上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分歧。
二、团队支教收获
在此次支教过程中,我们首先收获了友谊,17天的共同生活下来,我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更深,相互关照更多,我们最后达成了统一的目的:一切为了孩子,我们再苦再累也无所谓。 在精神上我们所有志愿者都经历了一个很大的考验,17天和学生及志愿者们的相处下来,我们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,不再是自私自利的,也不再是独行独往。我们是一个团队,充满凝聚力的一个团队,而不是一个人。 在生活上,大部分志愿者中都是城市里面的人,在家里连饭都不煮,在生活上什么山珍海味不是稀奇的事,在这17天下来,所有队员都会煮饭了,自己做的再难吃最后还是把它吃光,这种成就感是一般体会不到的。每一天都是土豆片、土豆丝、土豆泥,土豆汤。这样的生活又有几个能够体验,坚持。 最后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后的友谊。 走进孩子如纸般纯洁的心灵,沉淀我们浮华的心。感受到如此浓重的乡土气息,和朴实勤劳的农民。
三、对活动的分析及建议 活动中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,也就是说每一个团队不可能不遇到事情,但是遇到事情就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。 支教在网络上有着不同的声音,有的完全反对短期支教,有的赞成短期支教,至于我我是赞成短期支教的 ,我们以一个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起接近孩子们,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,当成谈心的对象,放低姿态,我们不是去完成任务,我们是发自内心的的感动去给予。或许我们所说的给予,倒不如是收获。但是从长远来看,支教还是要长期,即使不能长期支教,我们也必须长期对孩子给予关组和呵护,陪伴孩子们的健康成长。 在17天的支教生活中,我深深的体会到十几天的支教太短了,就当孩子才熟悉老师,老师就准备离开,给孩子们传授的知识还没有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,老师又要离开了。孩子只好依依不舍的,眼睁睁的看到老师离开,支教还是长期,希望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,将支教这个爱心传递平台传递下去。
四、对支教效果额评估
此次支教圆满结束,的益于队友们的共同努力,“加多宝·学子情”一堂课支教,级社会各位爱心人士的支持,其中最重要的是校长的大力支持,才保证了我们此次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。 当支教结束后校长亲自送予我们锦旗: 
在支教结束后,野钟乡乡政府召集了在野钟乡的所有志愿者们在了一个“野钟乡大学生志愿者座谈会”,究其教育。野钟乡的经济发展做了一些交流。
2013年8月11日 |